跨境支付与货币的起源 _ 金融人文
文/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贺力平
货币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跨境贸易在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货币从外部支付工具向内部交易媒介的转变。
货币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但它是如何被发明的,人们看法不一。货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早期人类物物交换,没有特定的或固定的物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二是随着文明发展,多种物品同时或交替成为一般等价物;三是此后,世界各民族开始使用金银或其他金属物品作为一般等价物。
关于第一点历史资料表明,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哥伦布抵达美洲大陆前后,南北美洲之间存在多种物品的交换,包括以多种服饰换取来自各地的特产。关于第二点《荷马史诗》讲述了远古希腊人各氏族或部落联盟之间,以及其与周边族群之间使用牛、羊、铁块、青铜器、黄金和奴隶等等进行交换,这些“物品”同时或交替充当着计价单位和交易媒介,兼具奖品、贡品和礼品的属性。关于第三点,已知在四千年前两河流域,银和谷物(大麦)已从诸多高价值物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货币属性的一般等价物。
由此可见,上述三点或可视为人类货币起源的三个阶段。但这只是一个粗浅的论断,因为在若干高度发达的早期文明中,货币并未被使用,不仅没有从第二点到第三点的跳跃,连第一点到第二点的演变也未曾出现。以托勒密王朝之前的古埃及为例,其绵延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不见货币的踪影。
现代对于货币起源,即关于上述三点的演进,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看法。一是“君主造币说”,即货币(铸币)为统治者的天才发明,是自上而下的产物;二是“交易起源说”,认为货币是人们为克服物物交换的不便或为记载个人间债务而创造的便捷工具,具有自发性;三是“贸易起源说”,认为货币源自古代氏族或早期国家的对外贸易,其中商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君主造币说”的史实是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半岛上吕底亚国王铸造金币,此前地中海周边各民族不曾有过任何形式的铸币。支持“交易起源说”的事例是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列举的南太平洋一座小岛(雅浦岛)居民使用的“石头币”,其重达百斤,体形硕大,非由统治者铸造。支持“贸易起源说”的事例多种多样,遍及世界各地,公元前一千年在两河流域上游地区兴起的亚述即为突出例证。
亚述帝国崛起前,国内已有大量交换活动,城市业已出现,但它与古埃及同样不通行货币。考古发现表明,位于今日土耳其西南部安纳托利亚的卡尼斯(卡尼什)城在公元前20世纪至前18世纪是亚述人的贸易基地。研究者指出,亚述通过卡尼斯购进银、金和铜等金属,同时销售纺织品给对方,锡金属则由亚述人自己从波斯进口。如此,军事强国亚述得以首先满足自己的武器铸造工场的金属需求,同时以银的形式,通过交换其他货物获得一种普遍可兑换的货币......
付费¥5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1月刊总第134期
编辑丨周茗一
审核 | 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